空間主人一恭,是南藝大建築所的學生,由於短暫離開台南幾年求學去,異地的經驗讓他,反思許很多關於他所理解的台南,他說:「建築是一種表達自我認定的方式,在自我省思與反芻後融合所學,在空間中的每一細節上埋下伏筆,我們選擇用『住』來呈現我們想讓你知道的事情。一般商業空間,與空間內能觸及的深度不夠,因此我們選擇居所的模式來加強對話,並藉此提升人與空間的相處的深度。」
一恭的姨丈擔任鐵工已逾五十年,本次工程期間也請他操刀空間,早期的正統學徒制在他身上留下許多痕跡:「精神傳承」、「反覆練習」、「堅持」等等。,而我們在意的是怎麼在空間中持續堆疊新的記憶,而不是去除時代背景所遺留的痕跡。
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,我們卸下了守護一家人幾十餘年的鐵捲門。鐵鏽、灰塵、實心鐵卷軸施重在幾名大漢肩上,我們輕輕的把這老傢伙攙扶下來,而姨丈的心中早已盤算好要怎麼將他善用在空間裡。從一樓「席瑪朵咖啡」開始,吧台牆面上的「置物架」、玻璃門「把手」、吸菸區的「鐵卷軸椅」,接著回到通往二樓「365.Hostel合日旅所」的樓梯,一旁漆成淡綠色的「護欄」一直延伸到三樓,老傢伙輕輕柔柔的用各種樣子陪我們度過日常,成為寧靜、恬淡卻無法讓人遺忘的存在。
Comments